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日期:2022-05-07
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u 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u 天津市高校智库(培育) u 天津市首批社会科学实验室 u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成员单位 u 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天津)中心 u 天津市高等院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u 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特色学科(群) 一、中心成立 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of Energy Environm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EEGD)成立于2010年10月,是天津地区较早成立的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机构。 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 2010-2013年,中心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我国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战略研究》子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支撑中国气候谈判专家,其中对于小岛屿国家及欧盟的政策动向分析,直接为中国气候外交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撑。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一书,获得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碳市场领域的研究 其一,编纂法规制度。在广泛调研并结合天津市实际基础上,经过几十次的修改完善,多轮的征求意见,由中心研究人员编制的《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办发 〔2013〕112 号)通过市政府批准,于2013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发布,并不断更新,成为目前指导天津市碳市场运行的基础性文件。 其二,总量目标预测。中心是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由中心承担的《天津市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标研究》结果,为天津市碳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其三,能力建设项目。碳市场的建设离不开碳管理能力和意识的提升,中心申报的《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综合项目》于2014年获批,项目经费230万。项目通过举办系列培训活动,使全市干部、纳入企业管理人员、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发展。截止2016年12月,项目累计召开各类培训会20余场次,直接培训人群达到5000人次。 其四,社会宣传。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陌生领域,为了政府、企业和公众更快的接受碳市场,认可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广泛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中心通过全国低碳日、社科年会、低碳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把低碳理念向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厚植低碳土壤,培育绿色理念,在津门大地引起了广泛共鸣。 其五,认可与收获。鉴于中心前期的工作成绩,2014年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天津)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负责天津地区相关政府部分工作人员和纳入企业的能力建设培训工作;2015年,成功入选绿色低碳领域国内顶级智库“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机构(GDTP)”首批37个成员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孙振清教授入选低碳智库伙伴专家。
四、峰值领域的研究 中心是国内较早进行碳排放达峰领域的系统研究的团队,早在进行天津是总量目标预测项目研究时,就已把全国达峰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任务。为此,中心与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顶级机构合作,引进开发CGE模型、LEAP模型等研究工具,为搭建基于自主数据库的模型工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一,省区峰值研究。2015-2016年中心与中国工程院合作,承担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O2减排目标与峰值目标落实机制研究》,负责中国各省区峰值目标与达峰路径预测,初步建立了中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数据库,完善CGE模型。 2015年8月承办峰值目标与竞争力专题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峰值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做了题为《CO2排放峰值与低碳发展转型》的学术报告。 其二,峰值理论研究。2016年,中心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路径研究》获得立项,这是我校人文社科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级重点项目支持。该项目将为国家203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达峰探索可行路径,意义重大。 为更好的执行项目研究计划,充分了解优化开发区域政府机关、企业等实际需求,课题组于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的2年多,先后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优化开发区域10余个城市的30多家机关单位、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参观访谈,获取了大量一手信息资料,有力支撑了项目研究。 此外,课题组经过大量调研计算,完成了发达国家达峰数据搜集整理,搭建了中国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数据库,完善了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深入研究了峰值目标理论,并获得了一定突破。 2018年8月30日,中心主办的“碳排放达峰路径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四十多家机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2018-2020年,项目成果也多次在各类会议上获得宣讲,成果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五、多学科交叉发展 多学科交叉与碰撞,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范式。中心成立后,十分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2013年中心牵头,联合校管工、包印、艺术等学科组建天津市创新团队,2017年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同年入选CTTI来源智库,2018年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培育)单位,2019年获批天津市首批社会科学实验室,成为集校经管、人工智能、艺术、轻工、海洋、机械等学院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团队。 2013年5月,中心联合艺术、包印、机械等学科,率先成立天津市创新团队,以优势资源,整合院系精兵强将,围绕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全生命周期产品绿色包装等进行研究,该团队于2017年获得市教委滚动支持。 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并于2019年获取续录,期限为(2019-2022)。这说明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成果获得了业界的肯定;同期,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特色学科(群)获批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 2018年7月,获批天津市高校智库(培育)单位
2018年8月,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 2019年12月,绿色发展决策行为分析实验室获批天津市首批社科实验室,开始致力于整合校人工智能、海洋、机械、经管等各学科,开启多学科交叉研究,力争取得创新与突破。 六、最新动态 (一)科研项目与论文 2019年来,本智库团队获批多项国家级课题资助,同时与国内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现将部分合作项目予以梳理。开展合作企业依托本团队技术支持,业绩显著提升。科研经费逐年稳步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表1 2019-2020年中心部分新增科研项目
中心团队于SCI、CSSCI期刊发表40余篇高水平论文,提升了中心团队科研水平,国内同专业中居领先地位,进一步彰显中心团队科研实力。 表2 2019年-2020年度中心团队部分学术研究成果
(二)咨政建言 中心作为CTTI来源智库,天津市高校智库培育单位,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在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领域,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第一,聚焦峰值问题,助力国家决策 2019年1月,中心团队在《国参建言》发表项目阶段性成果“工业化后期的我国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达峰问题研究”,提出优化开发区域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协调好工业化进程和碳减排的关系,以创新为动力,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优化开发区域在达峰中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报告获得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注。 第二,发挥智库优势,助力地方发展 2020年疫情期间,中心科研人员心系疫情,充分发挥责任担当,积极撰写资政建言,为我市疫情防控献策献计。其中李妍副教授撰写的《关于推进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专门立法的建议》被市政府办公厅〔2020〕第48期《昨日要情》刊发,曹小红副市长于2020年3月16日批示:“关于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立法的建议,对于我市下一步有关立法很有借鉴意义!所提建议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推动落实。” 2020年5月,中心团队撰写的咨政建议“关于将我市生态屏障区打造成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议”被市政府办公厅采纳。该建议从我市碳中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碳中和目标实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远景目标,指出生态屏障区顺势升为碳中和示范区、是天津抢占低碳领域高地的最佳选择,高度概括四条具体实施举措。 (三)媒体建言 2019年3月,孙振清教授在光明网“学术频道”发表文章: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从宏观及微观层面阐述创新机制完善的必要性。 2021年2月,孙振清教授作为碳排放研究专家,应邀做客天津卫视《大家说理》节目,讨论“低碳减排大国担当”这一主题。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 2020年12月5日,中心承办的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20)学术年会分会暨《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路径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西院言泉楼千人礼堂隆重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天津摩根坤德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市绿色发展决策行为分析实验室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发展•零碳社会与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主题,分别作了精彩发言。 2021年3月,中心团队孙振清教授、温丹辉副教授等参加我市碳达峰碳中和政府调研会议,并提出具体建议。天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建议与意见,为我市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奠定良好开局。 2021年4月19日,孙振清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年会上作了题为《碳达峰、碳中和:企业挑战与应对》的主旨演讲。 七、创新特色与未来方向 (一)创新与特色 第一,重要创新及研究特色1:绿色发展中的协同机制设计研究 中心团队依托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经济学等重点学科,研究了天津市碳排放总量和不同产业达峰路径,支持了天津市温室气体控排方案的制定;构建了动态博弈模型,为《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天津碳市场机制设计等起到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在此研究基础上,以社科重点课题为支撑,对模型进行了扩展,研究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区域协同机制和大气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作为天津市政府重点调研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应急项目,提交了政策咨询报告,为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环境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第二,重要创新及研究特色2: 绿色发展政策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 中心团队依托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基础,使用系统仿真、行为模拟与数据分析手段对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仿真模拟,评价不同政策情景下的经济与环境影响,为制定政策与规划发展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模型还用于模拟社科重点课题中我国优化开发区域最佳达峰路径下的绿色创新政策实施效果与影响的评价。可同时为国家、区域和产业层面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模拟和评价,主要领域包括: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环境规制政策、地区与园区产业规划、区域协同发展、绿色金融政策等。 第三,重要创新及研究特色3: 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中心团队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机械工程、包装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针对能源、减排、材料、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展开联合研究。依靠现场调研、实验、传感等多种手段获取成本数据和技术指标,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工具和综合评估模型,研究不同关键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战略。其中,团队有关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绿色包装材料研究对国际标准制定起到了支撑作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设计”获得了教育部重大项目支持。这些成果凸显了多学科整合的优势,也使得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发展战略成为智库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目标与方向 发展目标1:借助人文社科实验室建设契机,推动绿色能源研究学术创新 通过整合我校轻工、海洋、管理科学、工商管理与工程等多个重点学科的科研力量,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行为模拟分析实验室,可对绿色发展与能源环境研究起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打破多专业界限,将多个重点学科交叉结合打造研究团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发展趋势,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
发展目标2:结合能源及绿色发展研究热点问题,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创新支持 针对目前能源及绿色发展研究热点问题,通过整合我校轻工、海洋环境、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的研究资源,对我国能源及绿色发展及决策行为模拟等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发表多篇国家级高水平资政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的绿色发展决策提供创新支持。 八、联系我们
|
|||||||||||||||||||||||||||||||||||||||||||||||||||||||||||||||||||||||||||||||||||||||||||||||||||||||||||||||||||||||||||||||||||||
  |